三種投資時段:進場時機如何把握?
發布日期: 2003-05-07 稿件來源:綜合管理部 發布:信息中心 閱讀次數:6003 次
股市并不是每時每刻都充滿機會,都應該置身其中的。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把握進場
時機呢?這至少需從長、中、短三個投資時段來加以分析。
先說長線。長線投資者的基本理念是股市總的運行方向始終是曲折向上的,因而選擇具
有投資價值的個股介入后就應該堅持持股。這部分投資者的心態穩定,無論大市如何波動都
不隨波逐流,他們的詞典中不存在“割肉”、“斬倉”等名詞,并且確實大都收益頗豐。但
其前提是在市場十分低迷時進場,且必須選對股票,比方在市場已經下跌了較長時間(最少
在半年甚至一年之上),兩市成交總額不足80億元(相對于目前水平而言,隨著市場規模的增
大而水漲船高)時,即可考慮逐漸進場了。即使當時的價格水平距真正的底部尚有一定距離,
也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再說中線。現在的中線投資者大都以做波段為主,這就需要判斷一段時間以來行情的高
點與低點出現的時間、空間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政策面、基本面等因素。做波段需要較長時間
跟蹤自己選定的個股,而不是隨便找幾只股票一買了事。中線投資者對大市的關注程度遠遠
高于長線投資者,因為市場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個股的中期運行趨勢。如果說長線投資
者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話,那么中線投資者更看重的則是大盤及個股走勢的規律性。
最后再看看短線。短線投資者以博取價格差為目的,他們在買進股票后很快就會賣出,
具有較濃的投機色彩。對短線投資者來說,市場永遠充滿機會,從理論上講都有參與的價值。
但我們不難發現,有些時候整個深滬股市1000多只股票會出現“全綠”的現象,或者市場中
僅有少量的股票上漲,即使是兩市漲幅最大的個股也令我們難以獲利,此時便應該成為短線
投資者的“操作禁忌癥”。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雖然盤中不時有一些個股會突然冒頭,有的
甚至漲幅還不小,但均屬于典型的個股行為,沒有絲毫的板塊聯動效應,而這些個股在一時
“沖動”后往往又會很快歸于沉寂,甚至壓根就是主力拉高出貨的行為,此時再追高買入將
冒很大的風險。因此,介入個股炒作,尤其是在大市不好時炒個股,一定要注意防范掉進主
力挖掘的多頭陷阱的風險。同時,短線操作者還應該制定鐵的紀律,如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買
進,而在什么情況下不能買賣股票;設定的止損、止損盈位必須嚴格執行,而不是期待“奇
跡”出現等等。
證券時報全景財經 孔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