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金融旅游戰略信用伙伴關系
發布日期: 2012-03-02 稿件來源:網絡 發布:提俊男 閱讀次數:1984 次
應科學、清晰地把握當下構建金融與旅游戰略伙伴關系的方向,將金融支持旅游發展的主戰場轉到加強小微旅游企業的信貸服務上來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旅游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全面系統地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旅游業金融服務的多項指導性意見。這是繼兩年前旅游業被定位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啟動構建金融與旅游兩大產業戰略伙伴關系以來,國家首次以如此高調形式給力,從而推動這一進程,成果引人關注。
當前,除了對《若干意見》歡欣鼓舞,還應當有更深入的思索。首先,要更深入思索七部門聯合發文的背景。兩年前,《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加大金融支持”的戰略導向。今年初,國務院又對金融支持經濟的戰略指向做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方向調整,要求金融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同時強調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主戰場之一是注重和改善為小微企業服務。這是我國決策層在理性總結此輪世界性金融危機經驗教訓、深刻分析我國金融支持經濟體制性“軟肋”長期存在的基礎上做出的“糾偏”性方向調整。這種“糾偏”性調整,并未改變金融支持經濟的大方向,而是使金融支持經濟的戰略指向更加適應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現實需求。此次《若干意見》的出臺不僅體現了國家對金融支持旅游加快發展的格外重視,而且對金融支持旅游如何把握正確方向、避免走彎路給予了正確導向。
其次,引發我們更深入思索的還有對金融支持旅游業發展現實成效的評估。審視兩年來金融對旅游業發展的效應,可圈可點之處頗多。從總體來看,無論是在信貸、保險、證券金融市場領域,還是在便捷資金匯兌結算方面,旅游業所獲得的金融服務支持,不僅是全方位的,而且支持力度也是此前從未有過的。很顯然,旅游業兩年來之所以能面對國內外諸多不利市場因素影響,依然保持著較好的發展態勢,軍功章上有著金融業相當大的功勞。然而,不足之處也不容忽視:
其一,由于或多或少得到來自金融業的不當支持,一些被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發展的旅游項目頻頻上馬,一時竟然成風,最典型的如高爾夫球場、大型主題公園、城市水源地的觀光農業等,已在七部門發文中被列舉。其實,遠不止此,近年來假借旅游開發之名以“暗度陳倉”、打擦邊球形式上馬的房地產項目,并不鮮見。這些違背國家產業政策方向的所謂旅游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借助金融服務獨有的資金整合、杠桿放大功能,將本屬稀缺的旅游資源從實體經濟的領域推入虛擬經濟的領域,虛擬化演變為可以高價待沽的投資性商品。這種“脫實入虛”的產業發展取向對旅游業健康發展的負面影響十分明顯,甚至是致命的,它絕不應繼續成為金融業支持旅游業的方向選擇。
其二,由于目前我國金融業和旅游業在企業結構方面的不相匹配,金融支持旅游業的有效覆蓋面受到嚴重局限,金融服務供求結構明顯錯位,這在旅游企業需求最為迫切的銀行信貸支持方面,尤其是小微旅游企業信貸服務方面表現得最為集中、突出。我國銀行體系多為大中銀行,30年來這些逐步練就了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的本領,卻始終不能面向小微企業,而在我國旅游業的企業主體結構中,大中型企業不多,小微企業群體卻占有絕大多數的比重。兩年來,金融對旅游業的信貸支持,多在大中企業大額信貸服務層面有所進展,而在對小微旅游企業信貸支持方面,進展極其有限。這種局面若不能盡快改觀,構建金融與旅游戰略伙伴關系的愿景,豈不是要落空?
基于上述思考,我們應科學、清晰地把握當下構建金融與旅游戰略伙伴關系的方向:嚴守發展實體經濟的底線,將金融支持旅游發展的主戰場轉到加強小微旅游企業的信貸服務上來。
在《若干意見》出臺背景下,基于我國金融業和旅游業產業結構的特點,可以預測,一種由銀行類金融企業與小微旅游企業構成的戰略信用伙伴關系必將成為兩大產業合作的主流紐帶形式。盡快建立這種戰略信用伙伴關系,逐步鞏固、提升為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顯然是值得雙方努力追求的利益所在。然而,我們在關注這項機制創新給雙方所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對雙方提出的嚴峻挑戰。特定到銀行類金融企業與小微旅游企業利益博弈關系來看,由于各自體制、稟賦資源特點差異的存在,維系伙伴關系總是會存在風險,化解風險的難度自然也會增加。當前,必須有效解決好兩個難題,一是消除彼此信息不對稱,二是要彼此形成激勵相容的利益結構,即互利共贏的博弈關系。這就要求旅游業與金融業從業者應當主動行動起來,瞄準共同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創新機制的探索中互動互信。只要按照《若干意見》所指引方向攜手創新努力,這一機制會盡快構建起來。對此,我們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