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上網、經常旅游 “和諧家庭”指標引質疑
發布日期: 2012-02-02 稿件來源:網絡 發布:提俊男 閱讀次數:2146 次
有媒體昨天發布由市婦聯、市社科院推出的“北京市和諧家庭指標體系”,將過去的“首都五好文明家庭”更名為“首都和諧家庭”。筆者核實后發現,其實,“首都和諧家庭”替代“首都五好文明家庭”發生于5年前。不過,和諧家庭的評選指標再度“曝光”后,其中經常上網、藏書300冊、經常旅游、人均月用水量不超過8噸等指標條款,立刻引起了網友和專家的質疑。 質疑1:
和諧家庭能否量化?
“北京市和諧家庭指標體系”設立了明確的量化體系。該體系的兩個版本——城區版和郊區版,都設立了3個一級指標和8個二級指標。兩個版本在一級指標設置上完全相同,都涉及家庭內部和諧、家庭與社會和諧、家庭與自然和諧三個方面。在三級指標設計上則更大程度地體現了城區和郊區的各自特色,分別設立了27個和18個三級指標。每個三級指標的滿分為3至5分,整套標準的滿分為100分。對于設立該體系的目的,市婦聯稱是為了“把復雜的、模糊的和諧家庭概念變為可以度量、計算和比較的數據,以便為制定和諧家庭建設提供定量化的依據?!?br /> 但是一些學者對于和諧家庭的“量化”提出質疑。中國倫理學會原會長陳瑛認為,和諧和幸福一樣,都屬于非常復雜的社會學概念,是不能數量化的?!吧鐣F象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并不是越具體越好,有時反而是評價體系越完備、越詳盡,越說不清楚。比如說,很多老年人家庭不會上網,一年也不旅游,但一樣可以其樂融融?!?br /> 陳瑛認為,和諧家庭的標準不宜太繁瑣。因為量化會造成面面俱到,但是每個家庭和諧的體現是不一樣的。雖然這套體系考慮到了城市和農村的不同,但其它差異還有很多,如和諧在殘疾人與健康家庭之間、富有的家庭和貧困的家庭之間的表現都不同。
質疑2:
和諧標準還是富人標準?
筆者看到,在城市版和諧指標的第9個三級指標“終身學習”中要求:家庭成員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有自覺學習習慣;家庭有電腦、書櫥、書桌等學習設施和場所,家庭主要成員都具備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能力,并經常上網;家庭藏書量在300冊以上,訂閱報刊不少于1份。
僅這一條標準在網上就引發不小的爭議。“不上網不訂報紙不攢300本書就不和諧嗎”、“上網要錢藏書要錢、訂閱報紙要錢,和諧家庭是有消費門檻的,那些貧困的創業夫妻可能都沒資格參選”、“家庭成員中應至少有一名是微博控?!边€有網友打趣道,“那整天打網游,書柜塞滿漫畫,每月訂閱《知音》和《故事會》的,除了沖泡面基本不洗臉不洗澡的宅人之家是該有多和諧”、“什么和諧啊,改成‘中產家庭’算了”、“最多當個小康標準”等。
引起網友質疑的條款還有“平時擰緊水龍頭,不放長流水;提倡一水多用,加大對水的循環利用力度。如洗菜洗臉的廢水拖地或沖廁所;家庭人均每月用水量不超過8噸?!薄伴e暇時間家庭成員經常共同度過,經常有旅游、聚餐、購物等家庭活動”等。
市倫理學會秘書長王淑琴認為,“終身學習”體現的是文化素質,文化素質與道德水平本身沒有必然的聯系?!皩W習也應該體現在學習家庭倫理美德上,能否上網、藏書多少并非關鍵所在。有些人沉迷網絡、看不良書籍反而會造成家庭矛盾、影響家庭的和諧。和諧家庭的評價重點還是要落在家庭倫理美德方面?!?br /> 新聞背景
“首都和諧家庭”更名已5年
20世紀50年代,全國婦聯倡導并發起了“爭創五好家庭”活動。1982年的標準是:政治思想好、生產工作好;家庭和睦、尊敬老人好;教育子女、計劃生育好;移風易俗、勤儉持家好;鄰里團結、文明禮貌好。1996年,“五好家庭”更名為“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標準為: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好;學習進取,愛崗敬業好;男女平等,尊老愛幼好;移風易俗,少生優育好;勤儉持家,保護環境好。這一標準一直沿用到2009年的第七屆。2009年,“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條件則改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夫妻和睦,孝老愛親;學習進取,科學教子;鄰里融洽,友愛互助;低碳生活,熱心公益。
其間,曾有不少專家指出“五好”標準不能與時俱進,如“夫妻和睦”指標剝奪了喪偶、離婚和單親家庭的參評權利。因此,北京市于2007年由“首都和諧家庭”取代“首都五好文明家庭”,每兩年評選一次。當年,有500戶和諧家庭受到全市表彰。在評選“和諧家庭”時,不再單純強調夫妻和睦,而更看重家庭成員之間的倫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