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械質量工作面臨10項主要任務
記者了解到,中機質協已經制定出"十一五"時期中國機械工業質量工作的發展目標,主要包括:到2010年,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初步形成若干個具有國際競爭力品牌的重點產業和一批大型企業及企業集團,建成具有較強檢測能力的檢測中心和檢測集團,主要機械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基本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基本解決重大技術裝備的關鍵質量問題,可靠性顯著提高,關鍵技術產品的安全性、經濟性等指標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產品品種的40%以上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培育建立2~3個綜合性檢測集團,擴大檢測范圍,提升檢測技術水平,加快與國際接軌;形成2000種名牌產品,培育1000家質量信得過明星企業,重點培養5~10種產品和8~10家企業,在2010年前形成世界知名品牌和知名企業。
為保證上述發展目標的全面實現,于珍提出了"十一五"時期機械工業質量工作的10項主要任務:一是健全機械工業質檢體系。"十一五"期間要加強檢測體系的資源調整和重組,與國際通用規則接軌。要進一步明確質檢機構的社會地位,調整質檢機構的業務方向,完善組織結構。二是大力推進名牌戰略。2010年以前名牌戰略的重點是以發電設備為代表的重大技術裝備,以轎車為代表的汽車產品,以數控機床為代表的基礎機械和基礎件以及農機產品。三是大力推廣產品自愿性認證工作。要在目前電工產品(3C)、汽車產品(3C)、機械安全、農機產品已開展質量認證工作的基礎上,在基礎件、液壓元件、軸承、印刷機械等領域建立并推行自愿性產品認證工作。四是加強機械工業產品可靠性技術研究。要特別抓好可靠性增長技術、可靠性驗證和測量技術、用戶滿意度測評技術及指標體系的研究。五是開展機電產品測量不確定度的研究。要在汽車及其零部件性能測量、通用機械零部件測量、儀器儀表產品相關參數測量、材料測量等項目上加快開展研究。六是調整和完善機械工業計量規程體系。七是大力開展以汽車電子零部件為代表的重點零部件檢測規范及技術的研究。八是認真開展質量培訓教育。九是配合國家行政部門建立流通領域監督管理體系。十是繼續大力開展群眾性質量活動。
此外,在企業自愿申報,各省、市機械行業主管部門或機械工業專業協會推薦的基礎上,經過中機質協嚴格的審查和審評,并經征求機械工業各專業協會意見和全國機械工業質量創獎評審委員會審議,本次大會頒發了6項質量管理獎。
來源:中國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