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國畜牧業物流體系建設
我國是畜牧業大國,畜牧業大規模發展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期,我國家禽存欄總量與禽蛋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禽蛋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禽肉總產量居世界第二位,人均禽肉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2005年連續兩年畜牧業產值超過1萬億元,2005年達到13310.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農民人均來自畜牧業的收入超過600元,約占農民家庭經營現金收入的30%。但我國不是畜牧業的強國,畜牧業落后主要表現之一為其物流的落后,畜牧業物流表現為典型的“物流二元倒掛結構”。這些年來,由于畜牧業先后經歷了禽流感、口蹄疫、水旱災害、市場供求與價格波動等一系列風險,使畜牧業這一弱勢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無暇顧及畜牧業物流業的發展,使畜牧業這一大產業始終難以成為強勢產業,這與落后的物流有直接關系。實踐證明,沒有現代化畜牧業物流,就不會有畜牧業強國的出現。
二、畜牧業物流存在的問題
(一)畜牧業物流的“二元結構”明顯
當前城市農村的物流“二元化結構”明顯,城市物流比較發達,農村物流相對比較落后,畜牧業物流更是落后。
畜牧業物流技術含量較高,需要越來越現代化的物流設施,而現在我國畜牧業物流相對落后,甚至與發達國家呈現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
(二)畜牧業第三方物流薄弱
我國第三方物流滯后,畜牧業的第三方物流相對更落后,表現為三個方面:1.許多畜牧業生產組織較小;2.許多物流企業不愿涉足畜牧業物流,導致畜牧業第三方物流不足,更不要說第四方物流;3.現有不多的畜牧業物流企業喜好“大而全”、“小而全”,不能夠滿足畜牧業生產性物流和居民消費性物流的需要。
(三)畜牧業物流安全問題嚴重
畜牧業物流的食品安全性是一個較大的問題,近年來瘋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諸多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影響了畜牧業物流的安全。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瘦肉精中毒事件,充分說明了畜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除了源頭污染外,畜牧業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第二次污染也相當嚴重,進出口物流更是引人注目。畜牧產品具有較強的易腐性、時間性、安全性、專業性,在運送過程中需要快捷的物流設施、專業的技術力量,在當前應以冷凍肉運送為主,活禽運送為輔,以避免交叉污染、傳播疾病。
(四)日本、歐洲等國的新技術性壁壘對中國畜牧業影響較大
今年以來,許多國家和地區加強了對中國畜牧業產品的技術壁壘門檻,如日本2006年5月29日正式實施肯定列表制度,藥物添加劑限制種類由63種擴大到797種,將檢驗標準由2470個擴大到51392個。歐盟實施主要針對中國的新食品安全法規。
因此,應采取提高畜產品物流質量的方法,應對日美歐等國家的技術壁壘,同時時刻監控外國對中國采取的措施,并組織積極反訴。
(五)畜牧業物流多頭分段管理的負面效應嚴重
畜牧業物流的多頭管理,如農業、商業、工商、質檢、交通等多部門對畜牧業物流進行分段管理,畜牧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國內市場檢疫、進出口檢疫等環節分屬五六個不同的主管部門,政出多門,管理漏洞較多。造成在一些地方出現嚴重的“齊抓共管,齊抓不管”現象,甚至相互沖突,沒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六)法律法規不完善
現有法律有《畜牧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動物防疫法》、《食品衛生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等,目前尚無一部關于畜牧物流的管理法律,也沒有形成畜牧產品物流的法律法規體系。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對畜牧產品的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都制定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如德國規定,豬羊等從出生就要掛上相當于其身份的耳標,由半官方的監督協會按官方的要求填寫條形碼,屠宰場對要屠宰的動物的耳標和條形碼進行核對,不符合的不允許進入屠宰場。加拿大對禽畜產品經營企業有非常嚴格的注冊程序,申請企業必須在申請書中詳細說明生產經營環境。歐盟對運輸活禽使用的車輛、司機培訓、動物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及飲用水等都有相應的規定。
三、加快畜牧業物流體系建設
畜牧物流的法律法規體系
不斷完善現有畜牧物流法律法規,并使各種禽畜物流法律法規標準做到有機地協調一致,逐步達到“無縫鏈接”的目標。
畜牧物流的標準體系
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的完整體系和無縫鏈接,這需要有一個完善過程。
畜牧物流的信息體系
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使禽畜業產供銷等物流信息得到較好的溝通,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畜牧產品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統一與協調,特別是網上畜牧產品交易市場的探索具有重要意義,做到網上市場與網下市場的有機結合,可以充分發揮畜牧產品交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重要作用。
畜牧物流的市場體系
逐步完善現有禽畜產品的市場體系,如期貨市場——批發市場(產地批發、中轉地批發、銷地批發、產銷銜接區批發)——零售市場(菜市場、各類零售業態)的有機銜接,分別發揮各種禽畜產品市場的功能。
畜牧物流的通道體系
在現有“五縱二橫”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全國性的綠色通道、省際間的綠色通道、省內的綠色通道的建設。進一步完善綠色通道,綠色通道是指不分品種、季節、路型,統一在收費口設立“綠色通道”標志,一律免收禽畜產品的過路費,盡量減免禽牧業生產、收購、運輸、加工貯藏等環節的各種費稅。有關部門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治理禽畜產品物流中的亂收費、限制禽畜產品物流中亂收費的非市場化因素,完善禽畜產品物流的市場環境,實現禽畜物流企業的跨區經營。
畜牧物流的冷鏈體系
禽畜產品屬于鮮活產品,具有價值低、易變質,生產具有周期性、季節性、區域性、技術性等特點,因此,應加強禽畜產品的冷鏈體系建設,并逐漸改善渠道上游、渠道下游的冷鏈延伸。
畜牧物流的檢測體系
禽牧產品的檢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生產、采購、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諸多環節都需要檢測,且責任明確。但是在當前需要建立分層檢測的第三方機構,改變傳統封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檢測機構和網絡體系,第三方檢測機構體系具有安全、有效、通達等要求,是社會大分工的結果。
畜牧物流的宏觀調控體系
禽畜產品在農業產值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人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又是國家進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因此,禽畜產品需要宏觀調控,政府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政府提供法律法規以及引導提供相應的標準體系建設,對產品的質量、價格、分銷、儲備等應進行相應的宏觀調控,但不是干預,并對其產品的市場基礎設施給予相應的政府支持,如通道、攤位區、超市區給予引導、示范,對食品安全進行管理。
應充分發揮各類行業協會在畜牧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國內市場檢疫、進出口檢疫等方面的作用,協調各方利益,形成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的協調一致。
畜牧物流的產業鏈體系
禽畜物流基地、加工基地、運輸系統、儲存系統等形成產業鏈條,以達到精細管理(Lean Production & management)的目標,畜禽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需要全程的綠色化作業,而某一個環節的缺少將會導致整個物流目標的喪失。無病疫區建設、“名特優新奇”綠色通道、屠宰點、加工點、配送中心、賣場等,形成“從田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的產業鏈條。
畜牧物流的分銷通道
物流分銷指現貨物流產品的流通過程,流通過程包括批發、零售以及過程中的倉儲、運輸等物流過程,需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忽視批發,或者忽視零售都是不可取的,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畜牧物流的融資體系
畜牧產品的物流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應采取農村政策性金融的手段,如農業保險、農業擔保、農業風險基金、農產品進出信貸款等多種工具,促進畜牧農產品的有效流通。